文化資產學院網頁版頭_照片4
文化資產學院網頁版頭_照片3
文化資產學院網頁版頭_照片2
文化資產學院網頁版頭_照片1

訊息分享

十五份遺址 文山社大立碑紀念

發佈日期:2016/05/10 09:49:36
閱覽人數548

位於景美運動公園內的十五份遺址紀念碑,以當地出土文物「巴圖」為造型。 記者莊琇閔/攝影

新聞轉至: 聯合新聞網

  位於景美運動公園內的十五份遺址,在文山社區大學師生經歷10年奔走下,北市文化局終於在去年設置「疑似十五份遺址石器發現過程紀念碑」,不過受限於經費,並未同步舉行揭牌儀式。文山社區大學今年獲得相關補助,昨舉行立碑紀念活動,希望地區居民能充分了解在地文史。

  文山社大經理人李佳盈表示,台大的前身台北帝國大學於1928年,因建校舍基地填土時,在當時的十五份一帶取土而發現石器,轉交給土俗人種學教授移川子之藏。他在1934年以紐西蘭毛利族所用巴圖,定名該石器為台灣地區第一件巴圖,並將出現石器地點,定名為十五份遺址,但隨著移川子之藏逝世後,無人知道十五份遺址的所在。

  文山社大學員鄭景隆輾轉獲得石器後,經社大師生與考古學者劉益昌教授等人的努力下,於2007年確認遺址所在地就在現今的景美運動公園。十五份遺址在消失80餘年後,終於再現蹤跡。

  由於十五份遺址是台灣巴圖形石器的首次命名所在地,具深厚族群文化交流研究價值。文山社大為保護珍貴的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存,積極推動請文化局勘定為疑似遺址,並立碑以誌遺址所在。

  為留下巴圖石器從再現到設立紀念碑的歷程,文山社大也開設了「文山學」課程,講師們也常到區內的學校演講,盼在地文化遺跡能由小扎根

相關新聞連結: 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22/1680143